起初,由于设备限制和经验不足,它主要用于舰载机训练、舰队协同、雷达适配等任务,被称为“训练舰”的说法不无道理。
然而,十余年间,随着山东舰、福建舰相继服役,中国航母事业迅速推进,辽宁舰也迎来了中期大改。
2023年开始的这次中期升级,持续近一年半,规模庞大。
改装内容涵盖了电子战系统、通信链路、雷达阵列、舱室布局及飞行甲板调度系统等多个方面。
辽宁舰不再是原苏式设计的延续,而是进行了多维度的本土优化,使其逐步接近现代标准战斗舰艇的定位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滑跃起飞装置被重新设计以兼容更多先进舰载机类型,包括歼-15B、歼-15D以及未来可能列装的歼-35五代舰载战斗机。
虽然它依然使用滑跃甲板而非弹射起飞系统,但其舰载机支持能力和调度效率,已远胜以往。
实际演训中,这些提升得到了充分验证。
根据公开报道,在台海方向一次代号为“联合利剑B”的实战演练中,辽宁舰舰载机在短短两天内完成了超过140架次的起降任务,单日最高起降记录接近70次,远超其以往表现,也达到了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的常态操作水准。
结合之前的数据,这种出动能力已经提升了三倍,标志着辽宁舰在舰载机调度、起飞保障、指挥管理等关键领域实现了质的突破。
更重要的是,辽宁舰不再是单舰行动,而是以核心身份,带领整支具备完整打击体系的航母战斗群出海。
在一次远赴西太平洋的部署中,中国海军共出动包括辽宁舰、055万吨大驱、052D、054A护卫舰、901型综合补给舰以及潜艇在内的多艘主战舰艇,形成了完整的多层级火力链。
根据开源统计,该编队的导弹发射单元总和超过800枚,如计算舰载机搭载导弹数量,则整体远程火力突破1000枚。这种火力密度在全球海军中,仅中美两国具备。
辽宁舰的威慑力
在面对来自美国、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的联合演训和挑衅部署时,这支中国舰队以沉稳姿态进入菲律宾以东海域,完成了远距机动与高频次战术飞行训练,引发美日高度关注。
尤其是日方派出驱逐舰和P-3C巡逻机长期跟踪辽宁舰,但随着编队深入西太平洋,日本自卫队也不得不选择撤离。
这种行动力和持久作战能力,正是中国海军近年不断强化“第一岛链控制力”的体现。
不过,将辽宁舰放在全球航母体系中横向比较,我们也应当保持清醒认识。
与美军福特级或尼米兹级航母相比,辽宁舰在舰载机数量、起飞方式、反潜体系与电子作战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。
美军航母拥有完整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(如E-2D)、电子战飞机(EA-18G)及反潜巡逻系统(P-8A支持),在构建完整空中信息优势和电磁压制方面遥遥领先。
而辽宁舰虽然升级了直-18预警和反潜直升机,也尝试整合歼-16D等空军支援战机参与编队作战,但在体系独立性和全域感知能力方面,仍需时间弥补。
对周边国家而言,这种编队本身就构成了极大的战略震慑。
无论是日本、韩国,还是菲律宾,虽然表面上与美国结盟,但他们必须意识到,一旦与中国发生海上摩擦,辽宁舰编队在短时间内就可实现有效介入,并具备实施远距离打击与局部压制的能力。
从南海到台海再到西太平洋,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覆盖能力的海上防御弧,而辽宁舰正是这一体系的象征性存在。
未来可预见的是,辽宁舰并不是中国航母发展的终点,而是一个转折的起点。
随着福建舰等新型弹射航母全面进入服役,中国将首次拥有“弹射+五代舰载机+固定翼预警+高超音速导弹”的完整航母作战体系。
一旦004型等后续航母投入使用,中国有望在数量、质量、体系上向美国看齐,并在西太平洋区域具备挑战“全球霸权”的资本。
辽宁舰之所以重要,并不在于它是否已超越美军某一型号航母,而在于它象征着中国海军从岸防走向远洋、从近海控制迈向区域主导的历史进程。
在它之后,真正具备全球性威慑能力的中国航母力量,才刚刚开始登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